为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》(国办发〔2014〕22号)精神,推进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,转变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观念,增强创业意识、激发创业激情、掌握创业技能、提高创业能力,特制定本培养方案。
一、指导思想
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目标为统领,以全面素质提升为根本,以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,以系统知识学习和职业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,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,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创业优势。
二、培养目标
培养具有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和创造理念,系统掌握创新创业知识,并具有一定创业技能的创业者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业教育类学分,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过程进行系统设计,逐步建立和完善由创新创业教育、创业培训实训和创业实践孵化相互融合的创业教育体系。
三、 培养思路
坚持“五个有机统一”,做到“五个突出”:在课程体系上,将专业教育、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统一,构建综合性、立体化的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,突出课程的融合性;在培养内容上,将学科系统理论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演练有机统一,构建探究性、递进式课程和项目载体,突出创业项目的实践性;在培养方式上,将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建构有机统一,构建师生主体间平等互动的教学方式,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;在培养空间上,将激活第一课堂与拓展第二、三课堂有机统一,构建校区、科教园区与大学科技园区的“三区联动互助”模式,发挥校内与校外企业资源优势,形成合作培养机制,突出培养的协同与联动;在学业评价上,将导师评价与多主体、多形式的评价有机统一,构建平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,突出评价的社会性与发展性。
四、培养特色
1、系统的创业相关知识、技能和素质的培养。
创业教育课程分三个模块:创业教育通识课程、创业教育核心课程、创业教育实践课程,基本涵盖了创业实践所需的知识;通过大量的实习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。
2、强化实践环节,突出创业的实践性。
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,开展创业实训模拟、创业项目培育、创业沙龙、创业企业实习等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,使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创业知识落实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上,使其得到创业氛围熏陶的同时,也获得创业实际技能,增强创业教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。
3、小班化授课、研讨式教学。
创业学院为小班化授课,一个班规模在30人左右,实行研讨式教学。教师就企业创建和管理中涉及的相关问题,设置主题,师生共同研究、探讨。教学以解决问题为中心,使学生成为学习行为的主人,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、创新和发散思维,形成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。
4、整合校内外资源,协同培养创业型人才。
通过相关创业的优惠政策的讲解,创业导师团队指导,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走进校园开展讲座等活动,为学生创业学习提供丰富真实的社会资源。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,推荐优秀的创业项目进入创业园进行孵化,成熟后进入产业园发展壮大。
五、 课程设计
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坚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,创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,创业实践与专业实习的融合。
(一)开展创新创业教育: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、创业精神为主。
开设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、创业知识的创业类课程,丰富创业教育形式,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。开设若干专题讲座,开展创业实践活动;按照SYB实施方案“STRATEGIC”战略创业理念模式引入培养体系中。本学期的培养计划:
1、第五、六、七周:创业意识培训。
2、第八周:组织大学生创业团队赴创新创业基地开展参观调研活动。
3、第九、十、十一周:创业计划的培训
4、第十二周:创业法律知识专题讲座。
5、第十三周:工商税务专题讲座。
6、第十四周:筹融资管理专题讲座。
7、第十五周:大学生创业政策专题讲座。
(二)开展创业培训实训: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素质为主。
优化整合学院创业培训实训资源,系统实施创业培训实训计划,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实训。创新培训实训方式,推行创业模块培训、创业案例教学和创业实践模拟。筹建小微企业创业导师团,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创业项目、创业规划、创业技巧和创业信心等实行“一对一”指导。组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,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。
(三)开展创业实践孵化
围绕学院专业和学科优势,创建创业平台。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咨询中心,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或大学生创业园,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。提供项目推介评估、工商税务登记注册、小额担保贷款及其他融资支持、就业保障、法律维权、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,落实场地租赁、税费减免、创业补贴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,为大学生创业需求做好相关保障服务。
六、学时与学分
落实创业课程学时和学分规定,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,推动大学生普及创业教育。创业学院学分设置按《云鼎国际4118welcome学分制实施办法》参照执行。
创业学院学生教学、管理按照《云鼎国际4118welcome学生守则》严格执行。
2015年4月3日